《蝙蝠侠逆袭:票房大战,谁才是DC王者?》
超人票房不敌蝙蝠侠:DC英雄的票房对决 尽管詹姆斯·古恩执导的全新《超人》电影取得了强劲开局,首周末北美票房达1.25亿美元,但这一成绩仍未能超越马特·里夫斯执导的《新蝙蝠侠》创下的票房纪录。后者在上映仅18天内就突破3亿美元大关,而《超人》耗时31天才达到这一数字。 这证明了一个令人遗憾的事实:蝙蝠侠似乎总能胜过超人。 实际上,《蝙蝠侠》是在疫情之后不久上映的,首周末票房就达1.34亿美元。而当《超人》在第五个周末全球累计票房达到5.81亿美元时,《蝙蝠侠》早已在更短时间内攀升至7.72亿美元。如果比较第五周末单周票房,《蝙蝠侠》依然以1100万美元领先于《超人》的780万美元。 在海外市场,《超人》目前票房为2.48亿美元,比《蝙蝠侠》的4.02亿少了约1.54亿美元。而这并非蝙蝠侠首次在票房上碾压超人。 如今,经过多部以这两位DC英雄为中心的独立电影之后,历史似乎又在重演——无论银幕上的超人多么强大,蝙蝠侠总能抢走票房桂冠和人气光环,这对DC影迷来说是一个苦涩的现实。 蝙蝠侠似乎天生具备一种全球化的吸引力。正如许多Reddit用户所说,他的黑暗、神秘个性能跨越文化界限吸引观众。他不仅仅是一个披着斗篷的男人,还集侦探、战略家以及没有超能力的英雄于一身。 这让他在全球范围内更具亲近感。相比之下,超人完美无缺的"童子军"形象和美国化符号限制了其国际共鸣。虽然他是超级英雄的标志性人物,但这种爱国形象并不总能打动国际观众。 现代观众往往更喜欢有缺陷的英雄,而超人那种“超级童子军”的完美人设更适合追求漫画原汁原味的粉丝,对电影观众来说则显得有些过时。 蝙蝠侠的成功还离不开其电影叙事风格。无论是马特·里夫斯的《蝙蝠侠》、诺兰的《开战时刻》,还是蒂姆·伯顿的经典版本,这一角色总能带来充满质感、贴近现实的世界观。 蝙蝠侠的文化影响力更强。从《黑暗骑士三部曲》到动画、甚至《乐高蝙蝠侠》,这个角色在流行文化中一直保持新鲜感,而超人并没有得到如此持续的更新。这让蝙蝠侠对制片厂来说更稳妥、对观众更具吸引力。 这次的票房结果显示,超人的大银幕未来可能面临挑战。当一部挂着詹姆斯·古恩大旗的作品仍无法击败《蝙蝠侠》,就会让华纳高层警觉——他们要的不只是“不错”的成绩,而是票房级别的“巨制”。 由古恩这样的知名导演掌舵的作品仍难以匹敌蝙蝠侠时,制片方可能会减少对单体超人电影的投入,转而更多采用与蝙蝠侠联动的形式——毕竟《蝙蝠侠大战超人》8.7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证明了这个模式的商业潜力。 超人这一角色或许需要重新定位,才能在当代影院赢得与黑暗骑士相当的影响力。